j9九游会官方网页版上溯于1913年上海工业专门学校设立的电气机械科,是上海交通大学最具实力、最富代表性、最有影响力的学院之一。学院秉承上海交大“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求创新”的办学传统,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科技界、教育界、企业界精英,在学院学习和工作过的院士近50名。
人民科学家钱学森是机械系1934年的毕业生、“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希季曾任涡轮机教研室主任,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歼8之父”顾诵芬是航空工程系1951年的毕业生等,一代又一代的学子从这里走出,活跃在国家各个重点行业和领域,为国家发展贡献了聪明才智。众多校友参与创造了诸多中国第一:第一颗原子弹、第一枚运载火箭、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艘万吨轮、最早的内燃机、中文打字机和自动扶梯……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
进入二十一世纪,学院以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学院为目标,围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中国情怀的创新型拔尖人才,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在国内率先构建基础宽厚扎实学科交叉复合的机械大类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先后入选国家首批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学院、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院。机械工 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工业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四个本科专业全部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新建储能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机械工程、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核科学与工程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工程博士学位授予领域、8个工程硕士学位授予领域和3个博士后流动站,21个科研机构、8个国家及省部级重点(工程)实验室和工程中心。2002年以来,学院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项,以第一完成单位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2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居全国同等院系的前列,5次荣获全国大学生科创顶级赛事“挑战杯”特等奖。
国际化办学是学院的重要办学特色,在国内率先开展国际合作办学,与密西根大学联合办学模式成为中国高校国际合作的典范。与美国普渡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等几十所世界名校开展实质性、高水平联合培养项目,建立了“上海交大- 国外高校- 跨国企业” 三方合作模式, 开展国际联合毕业设计,提升学生工程设计、跨文化合作能力,开拓国际视野;培养模式与国际接轨,学生海外游学比例35.5%;本科毕业生中,70%在国内外一流大学继续深造,30%在国内外知名企业就业。
国际化办学是学院的重要办学特色,在国内率先开展国际合作办学,与密西根大学联合办学模式成为中国高校国际合作的典范。与美国普渡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等几十所世界名校开展实质性 、高水平联合培养项目,建立了“上海交大- 国外高校- 跨国企业”三方合作模式 ,开展国际联合毕业设计,提升学生工程设计、跨文化合作能力,开拓国际视野;培养模式与国际接轨,学生海外游学比例35.5%;本科毕业生中,70%在国内外一流大学继续深造,30%在国内外知名企业就业。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50余名,其中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6名、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首席科学家6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4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名、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45人次。学院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承担并完成了一大批重大科研任务,在航天、大飞机、汽车、核电、高端制造装备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同时在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智能网联汽车与无人驾驶智慧能源与能源互联网等新兴领域开拓创新,为国家的重大工程建设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学院依托学科优势,开展产学研合作,提升服务国家社会的科研能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高地和合作基地。先后成立了燃气轮机研究院上海智能制造研究院、中国质量发展研究院、上海交大弗劳恩霍夫协会智能制造项目中心等8个学科交叉平台,其中上海智能制造研究院作为集技术研发、成果转移孵化、多层次人才集聚、研究环境先进于一体的创新研究机构,成为首批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学院还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展广泛的合作,建立了多个国际联合研发平台和产学研联合基地,取得了一批有广泛影响力的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