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发展,曲折探索
1951年

6月 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对高等学校进行局部院系调整,工业管理工程系调整到机械系设工业管理组,轮机工程系调整到造船系设轮机组。
本年 全国分六大行政区进行招生录取工作,交通大学参加华东大行政区招生,机械工程系录取148名新生。

1952年

7月 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被整体调出,与南京大学(原中央大学)、浙江大学三校的航空工程系合并成立华东航空学院。
本年 根据《华东区高等院校院系调整设置方案》,同济大学、大同大学的机械系,中华工商专科学校、华东交通专科学校的两年制机械科和上海工业专科学校的动力科调整至交通大学,成立机械制造系、动力机械系和运输起重系。
本年 机械制造系下设机械制造工艺等5个本科专业,动力机械系下设锅炉制造等5个专业,运输起重系下设蒸汽机车制造专业和起重运输机及其设备专业。设立热处理、铸工、焊接等专修科,均为两年制。

1953年

9月 学校招收研究生27人,其中内燃机制造13人,工业企业电气化9人,学制2—3年。
12月 首批苏联专家罗纲诺夫等到校,在内燃机制造专业任教。
本年 南京工学院铸工专修科调入机械制造系,同年铸工、焊接等专修科停止招生。
本年 设立机械制造工艺、金属切削机床及工具、热工、锅炉、涡轮机、企业经济的组织与计划及安全防火等教研室。

1954年

本年 运输起重系增设车辆制造本科专业。
本年 汽车制造专业被调往长春,支援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建设。
本年 受高教部委托,交通大学在苏联专家指导下,制定完成内燃机等22个专业统一教学计划。
11月 苏联起重运输机械专家克鲁其柯夫来校工作。

1955年

1月 大连工学院造船系并入交通大学。
7月 高教部下达关于交大迁校的书面通知,要求交大1956年开始内迁西安。
11月 苏联专家罗纲诺夫工作期满回国,彭康校长代表国务院授予罗纲诺夫金质中苏友谊纪念章。
本年 学校开始留学生教育,首批4名越南留学生来交大蒸汽机车制造专业学习。
本年 教育部通知学校自1955—1956学年起实行5年学制,交通大学1954级自二年级起实行5年制,1953级四年学制延长为四年半。

1956年

3月 内燃机专业第一批10名研究生毕业,由高教部统一分配。
6月 蒸汽机车专业改为内燃机车专业,增设内燃机车制造专业。
7月  机械系科教师迁往西安。
7月 上海造船学院在交大徐汇校区正式成立,交大造船系船舶制造、船舶蒸汽发动机及装置、船舶内燃发动机及装置、船舶电气设备4个专业学生886人、教师90人调入上海造船学院。
11月 学校首次招收8名副博士研究生,其中机械系科共有4人,学习期限四年。
本年 机械系的“生产组织与安全防火”教研室部分教师被调往西安,同时从上海造船学院船舶制造工艺与经济系调入了部分教师。

1957年

6月 交大迁校问题引发讨论,周恩来总理在京召开有上海、西安市领导及中央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的会议,作了关于交大迁校问题的长篇讲话。
6月23日 高教部部长杨秀峰参加校党委扩大会,与彭康校长商议“一个学校,分设两地”的方案,解决交大迁校问题。
6月 校务委员会扩大会议原则通过迁校方案:交大分设上海、西安两地,动力机械制造系迁往西安,起重运输机械系留在上海,机械制造系等专业分设两地。
7月 上海造船学院与南洋工学院(筹)并入交通大学(上海部分),设船舶制造系和船舶动力系。
8月 交通大学(上海部分)机械制造系主任为周志宏,运输起重机械制造系主任为程孝刚,船舶动力系主任为李铭慰。
9月5日 周恩来总理关于迁校问题给杨秀峰部长亲笔写信,正式函告国务院批准交大分设上海、西安两地。


1958年

6月 为贯彻“以钢为纲”方针,机械制造系对部分专业进行调整,在金属学及热处理设备等专业的基础上成立冶金系,机械制造系主任周志宏任冶金系主任。
8月 李渤仲任船舶内燃机教研室主任,王希季任船舶涡轮机教研室主任,范恂如任船舶锅炉教研室主任。
9月 成立工程物理系,设有核反应堆、加速器、核材料三个专业。
12月 在钱学森的直接指导下,上海筹建“上海机电研究院”作为火箭研究院。船舶动力系船舶涡轮机教研室主任王希季教授任总工程师,机械系1956届毕业生潘先觉任首枚探空火箭主任工程师。
本年 船舶内燃机教研组研制成功我国第一艘万吨货轮“东风号”8800马力增压柴油机主机,是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制造的大型低速船用柴油机。

1959年

4月 根据中央关于专业调整的决定,核反应堆、加速器、核材料三个专业调整为反应堆设计与运输专业。
6月 机械制造系新增精密仪器仪表专业。
7月 经国务院批准,交通大学上海、西安部分分别独立成为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9月 起重运输机械教研组师生设计了我国第一台自动扶梯,安装在北京火车站,是新中国成立十周年首都“十大建筑”之一。
11月 上海高等教育管理局将运输起重机械制造系更名为机车车辆起重机制造系,即机车系。

1960年

6月 起重运输机械专业被评为全国文教群英会先进单位。
本年 船舶动力装置专业首次招收研究生。

1961年

2月 上海交通大学划归国防科委领导。
8月 工程物理系被撤销,原有专业调整至船舶动力系后更名为船舶反应堆工程及动力装置专业。
本年 由于学校领导关系和服务方向的改变,为加强保密工作,各系及专业名称改用代号:船舶动力系为二系,工程物理系为三系,机械制造系为八系,机车系为九系。

1962年

7月 船舶动力系新增船舶辅机及设备系统专业,机械制造系新增舰用导弹发射装置专业、船舶特种机械专业,专业均在我国高校中最早设立。

1964年

1月 机车系师生与青岛四方机车车辆制造厂等单位共同设计、制造成功第一列双层火车。

1965年

5月20日 1937届机械工程学院航空门校友黄志千不幸罹难。

1969年

12月15日 上海交通大学划归海军领导,由第六机械工业部代管。

1970年

8月7日 校“工军革”将校内系级机构变更为“连队化”设置,共设五个大队:造船大队、船舶机械大队、船舶电工大队、电子仪器大队、特殊材料大队。
本年 上海交通大学正式归第六机械工业部建制并领导。

1972年

3月 大队和连队恢复为系和专业教研室,全校设有船舶动力系、机械制造系等六个系,机械制造系校内代号从八系改为六系。

1973年

6月 机车系正式调整至上海铁道学院。
9月17日 上海交大举行第一届工农兵学员开学典礼。是交大“文革”以来的第一次招生,船舶动力系、机械制造系共招收工农兵学员441人。


1977年

12月 船舶动力系专业教师承担的6项科研项目荣获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奖。
本年 恢复高考后,上海交大录取1977级新生1190人,其中船舶动力系203人:船舶涡轮机专业37人,船舶内燃机专业47人,船舶动力装置专业47人,船舶制冷装置与空调系统专业35人,核反应堆工程专业37人。机械制造系186人: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75人,液压传动及控制专业37人,起重运输机械专业74人。

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