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动态
我院学子在第三届中国机械行业卓越工程师教育联盟“恒星杯”毕业设计大赛中再创佳绩
发布时间:2019-05-27   阅读:15

近日,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和中国机械行业卓越工程师教育联盟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机械行业卓越工程师教育联盟“恒星杯”毕业设计大赛决赛举行。我院5项参赛作品均获奖,其中,银奖2项(总排名前8)、铜奖2项(总排名前16)、优秀奖1项、最具投资潜力奖1项。贡亮、闫维新、曹其新、郭为忠、张执南被评为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2019年,我院将承办第四届中国机械行业卓越工程师教育联盟“恒星杯”本科毕业设计大赛,会上学院副院长王丽伟与清华大学机械系副主任赵海燕进行了大赛旗帜交接仪式。

 

学院自2017年起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试点改革,毕业设计项目均由企业提出并提供资助,借鉴全球化企业团队合作模式,学生团队在企业导师与校内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协作完成项目,校企双方共同培养紧密贴合现代工程需求的复合型工科创新人才。此次参赛的学生来自2019届毕业班,作为学院近年来开展的产学合作平台、项目式教学、毕业设计改革等本科教学系列改革的受益者,学生的团队协作、创新思维及交流表达能力、综合工程实践能力得到了大幅提高。

 

“恒星杯”毕业设计大赛是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机械行业卓越工程师教育联盟共同主办,具有导向性、示范性的机械类专业毕业设计竞赛活动,每年举办一届。大赛要求所有参赛题目结合机械行业工程实际,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运用综合知识的能力、掌握现代工具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推动高校间、校企间关于机械行业卓越工程师教育的创新与合作。此次大赛共有联盟高校的643项毕业设计作品参评,经形式审查和导师函评互评筛选,共选出171项作品进入决赛。

 

获奖项目介绍:

项目名称:《荧光标记水稻种子高精光电色选机设计》

学生姓名:秦正伟

指导教师:贡亮、李莉

 

 

选荧光蛋白标记种子是第三代杂交水稻品种选育的核心技术。由于转基因水稻种子的荧光标记成像被颖壳遮挡、荧光效应弱化,现有种子色选机无法完成对带有荧光标记的转基因和非转基因水稻的高准确率分选,而转基因种植的严格限制,需要高纯度分选不含转基因成分的工程系用于杂交育种,对种子的高精度高通量的荧光种子分选技术是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的推广的瓶颈技术。项目演剧了荧光种子的标记识别机理,实现了种子上料与分选机构的优化设计,开发出一种高精度、高通量、低带出比以及用户友好的荧光标记水稻种子色选机软硬件系统。

 

项目名称:《智能康复护理外骨骼一体系统》

学生姓名:聂平芸

指导教师:闫维新、李舟健

 

 

针对脑卒中病人的实际需求,项目设计了一款助行器,应用场景为康复医院,具有以下三大功能:1、转移病人:75%以上的幸存的脑卒中病人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难以顺利完成不同地点之间的转移,助行器可以帮助病人从病床或轮椅转移至马桶或洗澡间等场地,减少医护人员的体力支出。2、搀扶病人站立:由于脑卒中病人运动能力下降,难以完成站立的动作,助行器可以搀扶病人站立。3、辅助行走训练:对于脑卒中患者而言,行走康复训练可以促进病人运动功能的恢复,助行器可以配合博智林机器人公司的外骨骼机器人进行行走康复训练,促进脑卒中病人的康复,也能保障训练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另外,助行器还可以为外骨骼机器人供电,使外骨骼机器人不需要自带电池,减轻了病人使用外骨骼时的负载。

 

项目名称:《核电厂安全壳内壁目视检查机器人创新设计与研发》

学生姓名:何明达、来志敏、刘洋洋、张子辰

指导教师:郭为忠、张少泓

 

 

中国核电事业现在已经迈入批量化、规模化的快速发展阶段。核电站安全壳是反应堆的第三道防线,目前对于安全壳钢衬内壁的检查方式是搭建脚手架进行人工检查,效率低下且危险程度高。项目设计并开发了一套核电站安全壳钢衬里专用的巡检机器人系统,结合机构创新与算法创新,实现巡检全过程半自动化,快速化,减少核电站因停机产生的时间损失、经济损失,降低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安全风险。

 

项目名称:《基于远程操作的急救柔性气管插管系统》

学生姓名:梁朝晖

指导教师:曹其新、潘铁文

 

 

现场急救一直是医学领域的难点和重点,医生无法及时抵达现场会延误治疗时机。项目从急救现场气管插管手术切入,开发了一套基于远程操作的急救柔性气管插管系统,使医生能为伤患实施远程手术;开发了基于气动软体的气管插管机构,设计硅胶气囊软体驱动器,并进行理论推导及有限元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能满足气管插管手术要求。此外,项目开发了远程操作气管插管控制系统—IntuBot。远端医生与现场急救端可通过4G通讯,实现音频视频以及控制传感信息的交互,提高手术成功率。项目在人体模型上能成功进行气管插管手术实验。对比现有医疗机器人手术系统,项目具有轻量便携,远程操作,安全性高等优势,符合当今急救医疗领域的发展方向。

 

项目名称:《摩擦电效应试验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学生姓名:何可

指导教师:张执南、王道爱

 

 

国内外主要通过试验测试、仪器表征和仿真研究来进行摩擦起电过程摩擦-电学特性的研究,但目前市场上缺少可直接测量摩擦电的试验机与测量软件。项目开发了一款摩擦电效应试验系统,综合运用了工程设计方法,完成其布局设计与模块化三维建模,并开展控制模块的设计与开发,基于Labview开发了试验系统控制软件。试验系统实现了机械结构、电控系统、测试软件的集成开发,并基于所开展的摩擦电试验,初步总结了界面载荷对摩擦电效应的调控方向。

供稿:本科生教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