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森,j9九游会官方网页版2021届硕士毕业生。2014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以优秀成绩完成本科学业。硕士就读于新能源动力研究所,进行气体燃料燃烧特性的相关研究,共发表3篇一作SCI论文。曾担任本科生第四党支部书记、学生党建办公室辅导员等职务,先后获评校优秀学生干部、校优秀学生党员、校优秀党支部书记、校优秀辅导员、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荣获唐仲英德育奖学金、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在交大六年半的本硕生活中,刘宇森从一名青春稚嫩的少年,成长为一个全面发展的青年。从本科生到研究生,从普通党员到支部书记,一次次身份的转变,在带给他更多责任的同时,也培养了他的能力,磨砺了他的心智,塑造了更加成熟、优秀的刘宇森。
投身专业,科研报国
本科期间,围绕着课程学习与学生工作,刘宇森过着忙碌而又充实生活。在课堂上认识的韩东老师,其认真严谨的教学态度给刘宇森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他在推免直升后,选择了韩东老师作为硕士导师——怀着一份憧憬和一丝慌张,刘宇森以一名科研小白的身份开始了他的硕士生活。
2018年下半年,经过短暂的调整后,他渐渐适应了学业与工作并轨进行的节奏,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跟随师兄开始了硕士课题的研究——整理相关文献资料,学习软件的使用,并与师兄、导师探讨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他认识到专业基础知识在科研中的作用,并加紧了对于基础理论的学习。
在第一学期结束时,在导师的指导和师兄的帮助下,刘宇森完成了论文“处女作”并投出,却在两个月后收到拒稿的消息。然而刘宇森并没有就此消沉。在冷静分析审稿人的建议、仔细修改文章中的问题后,论文重新投出,并很快被录用和发表。同时他也在间歇期完成第二篇论文的撰写、投稿和发表。在研二的国奖评选中,刘宇森获评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收获了他迄今为止的最高荣誉。
2019年,刘宇森因研究方向的调整,经历了长达六个月的迷茫。对于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从最初的好奇,到困境时的抵触,又因疫情的影响到近乎崩溃。在这样的状态下,他重新思考自己究竟要走怎样的人生:是进入企业做一名勤勤恳恳的职员,或是进入基层每日面对琐碎事务,亦或是继续在学术上发展,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思索再三,他最终选择了学术路,于科研中去实现自我价值。
调整心态,归零重启,从思路和方法全面调整,在几个月的时间里,达成自己最初的目标。在一个全新的领域从零开始,必然要经历打破舒适圈的痛苦,但也正是这种突破,使得刘宇森不断成长。
现在的他已完成学位论文的答辩,并通过博士入学的面试,着手开展博士课题的研究。“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科研路漫漫,他才刚刚迈出并不稳健的第一步,未来的路荆棘遍布。而他将继续打破舒适圈,去探索更多的未知和可能。
躬耕党建,践行初心
除了科研,党建工作是刘宇森六年半本硕生活的另一旋律。
本科期间,他完成了从普通党员,到支部支委,再到支部书记的身份转变。一次次转变,意味着肩上更重的责任,因此,他亦不断精进自己,增加理论学习的频次、深度与广度,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以便更好地在学生中发挥引领作用,引导身边同学向党组织靠拢。期间,他开展与兰州大学化工学院本科生党支部联建活动,交流探讨支部工作经验;组织嘉兴南湖主题党日活动,学习先辈“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红船精神;组织“毕业生远航教育”系列活动,追忆峥嵘岁月,加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
2017年,刘宇森担任学院学生党建办公室的辅导员,成为学生工作团队的一员。三年的辅导员工作,他有幸结识了一群充满干劲的老师和热情昂扬的辅导员,认识了来自不同系所的优秀学生党员。在陶晓红老师的指导帮助下,刘宇森将党建工作的要求和内容铭记于心,并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强化主动学习的意识,养成求真务实讲原则的工作作风。
研究生期间,刘宇森担任了新能源动力研究所硕士党支部组织委员兼纪检委员,协助支部书记马思远处理支部的日常工作,丰富支部活动形式的同时,强调纪律要求,对涣散的党员及时进行批评督促,党员面貌焕然一新,支部氛围愈加融洽。
2020年12月,他有幸作为一名学生党代表,参加了中共上海交通大学第十一届党代会,在代表团会议的讨论中,从众多党员教师的发言之中,他们对学校建设、学科发展的关切,身上透露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深深地鼓舞着刘宇森,使他更加坚信“心里有火,眼里有光”。
服务社会,认知国情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秉持这样的想法,大一入学后刘宇森加入了晨曦志愿者服务社。晨曦社继承了唐仲英基金会“服务社会、奉献爱心、推己及人、薪火相传”的宗旨,并深深镌刻在刘宇森的心中。在社团的期间,他同其他社员一起多次前往悦苗心智疗养院陪伴智力残疾人,帮助他们积极乐观面对生活。社团之外,他还参加了诸如上海马拉松志愿者、仁济医院儿童病房志愿者、校庆志愿者等大大小小的志愿服务活动。数十次的志愿活动,让他更进一步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也让他更加深刻理解“为人民服务”的含义。
“选择交大就是选择了责任。”作为一名交大学子,为了更好地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刘宇森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带队前往西安、长沙等地,走访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铁建重工集团等重点企业,与企业领导和校友座谈,了解行业的发展。在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时,他有幸采访了我国高速列车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1961届校友刘友梅。在刘院士的身上,刘宇森看到前辈们为国家建设鞠躬尽瘁的身影、对技术难题不懈攻关的斗志,同时,他们也始终心怀理想,充满信心,为青年一代树立了榜样。
刘宇森曾奔赴革命圣地延安,接受红色教育,缅怀革命先烈;曾探访延川基层单位,开展教育扶贫、企业共建活动。在山村中,他见到了产业扶贫的瓜田、拔地而起的新房;在嘹亮质朴的陕北民歌中,他听到了农民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向往。一线的扶贫工作者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实现了全面脱贫的目标,而作为一名研究生、未来的科研工作者,刘宇森也自觉承担起责任,为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努力奋斗。
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的荣誉宣告着硕士生涯的结束,同时也意味着新一段人生旅程的开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即使前路坎坷,纵有千难万险,身为交大学子、身为新时代青年,刘宇森立志当承先辈之精神,怀揣科研报国之理想,并为其矢志不渝地奋斗,在为国奉献的征途中,创造属于自己、也属于时代的华彩篇章。
作者:梅哲源
供稿:刘宇森
编辑:耿梓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