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思想大讨论 | 陈璐:培养知行合一、勇于创新的工科人才

日期:2018-06-13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的思想,认为,只有把“知”(认识)和“行”(实践)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美国近代教育家杜威(Dewey)也强调“在做中学”。当今世界范围内科技和产业革命迅猛发展,互联网时代全球一体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现代工业模式和体系发生了深刻变化。要培养能够适应新时代的工科人才,既要培养学生宽广的跨学科知识结构,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做到了知行合一,才能做到勇于创新。因为创新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要求具备坚定的信念和毅力,具有不怕困难和失败的决心和勇气。我们的一些学生虽有创新想法,并进行了一些简单的尝试,但由于其缺乏足够的创新毅力和信心,在遇到困难时临场退缩,不能很好地将创新活动完成。

 

一、知行合一之“知”

 

“知”是基础、是前提。新技术、新业态、新经济下各专业相互交叉,要建设多学科融通的人才培养体系,即体现本领域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和贯通性,又体现本领域与相关交叉领域知识的交叉性和融合性。通过整合专业知识架构,形成模块化课程,强化数理化基础知识的深度与学科知识的广度,实现学生培养的多样性。所培养的学生一方面具备较强的科学素养,可以继续在科研的道路上进行探索和发现;另一方面具备较强的创造力和组织协调力,有助于他们在行业中大展拳脚。

 

然而,知识不是某种孤立的存在,知识的获得是一个探究的过程,我们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应突出“探究”在认知过程中的重要性,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向全面的能力培养过渡。

 

二、知行合一之“行”

 

“行”是重点、是关键。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课堂上所传授的专业知识滞后于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至关重要。通过理论引导实践,实践带动更加深入的学习,实现知识学习、科学研究,以及能力素质培养的融合。

 

通过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从部件到系统的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综合运用理论知识,掌握创新的方法和过程,使得学生的主动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在循序渐进中不断得到提高和加强。

 

在渐进式实践教学的最后环节(毕业设计),通过学生以团队合作形式解决校企开放性或待解决的课题,完成方案论证、设计报告、模型/原型制作、展示答辩等多个实践教学环节,每一个环节均渗透着对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此外,企业项目的实施存在大量不确定因素,有助于培养现代工科人才的职业素质,包括面对困难和失败,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尊重他人、积极开放的个性等。

 

三、知行合一、勇于创新

 

大学生充满了青春活力,思维活跃、开放,更容易接受新思想、新事物,更容易产生一些独特的想法和见解,也敢于打破常规去创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除了对学生创新意识、信念和毅力的培养外,还需要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条件,以及创新思维成长的沃土。这些需要建立在知行合一的教学模式,以及包容差异的育人方式上。

 

首先在教学形式上需要敢于突破,如通过“课程项目成果展”等开放式教学模式,为教师、学生、企业专家提供一个展示、交流,以及合作的平台。“课程项目成果展”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学习和实践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了综合评价与相互竞争的平台,可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批判创新精神、协作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也为企业、校友等资源参与教学活动提供舞台,营造了学生、导师、企业专家之间现场互动互学的活跃气氛。

 

此外,教师应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新思想、新改进和新发现,允许和包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错误和失败,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成长的沃土和发展的空间,让学生以一种正确的心态面对失败和挑战。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国家战略,为此需要建设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丰富教学手段,搭建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平台,汇集校内外优质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陈璐: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生产/物流系统建模与优化。曾获奖励包括: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教师奖(2015)、上海交通大学教学成果校长奖(2016)、上海交通大学教书育人集体一等奖(2017)、上海交通大学教书育人个人三等奖(2017)、上海市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017)。】

 

转自:上海交通大学新闻学术网 陈璐:培养知行合一、勇于创新的工科人才

友情链接

Email:sjtume@sjtu.edu.cn
地址:上海市东川路800号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j9九游会官方网页版
邮编:200240

Copyright © 2019 j9九游会官方网页版 - j9九游会老公必备交流社区 版权所有